Google 無人駕駛原型車為何選擇克萊斯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29 日 9:33 | 分類 Google ,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36kr 配圖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早在今年 5 月底就宣布將與克萊斯勒聯手打造 100 輛自動駕駛車,該計畫引起了各方關注。由於 Google 並不涉及汽車生產製造領域,因此如果想要應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話,也需要與汽車廠商進行合作。

Google 無人駕駛專案負責人 John Karfcik 曾經表示,公司正在與很多不同的汽車廠商進行交涉,而在自動駕駛技術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上,Google 也保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他們也知道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學會合作與分享。

對於 Google 為何首款車型選擇克萊斯勒,各方都猜測與某種「安全性能」有關。因為 John Karfcik 的話中曾暗示:

「與飛雅特克萊斯勒公司工程師的緊密合作將加速我們開發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工作,這樣的汽車可以使我們的出遊更加安全。『安全問題』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但在上周,一名原硬體工程師終於向我透露了 Alphabet 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選擇飛雅特 Pacifica 小型貨車的最主要原因,答案十分有意思──它們都安裝了電子關門系統。

在 Hot Chips 半導體行業會議上,Google 工程師 Daniel Rosenband 向一名觀眾表示其公司正為自動駕駛計程車提供一些新的製造經驗:

「如果你的自動駕駛汽車中途有人要下車,接下來你會期望它做一些事,其中就包括關車門。而克萊斯勒配備的電子關門系統就可以為你做到這一點。」

如果趕時間的乘客沒關好門,沒有該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就有可能被困在原地。這樣一來,你的無人車就必須在人類的幫助下關上車門後才能繼續前行。但是克萊斯勒的無人駕駛汽車卻可以在檢測到車門沒有關緊後,就進入自動鎖門模式,並不需要人力控制。

這一問題其實說明,以 Alphabet 為代表、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的公司們,在設計和用戶體驗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據彭博社報導,儘管各家巨頭都在做無人駕駛汽車,但目前的汽車設計工作都是在汽車完全由人控制的前提下進行的。此外,我們目前也還不清楚人們對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的普遍看法,只能從實踐中挖掘資料。

無獨有偶,Uber 也正在考慮這些問題。公司在上周宣布將試駕原型自動駕駛汽車為匹茲堡地區的部分乘客提供叫車服務,但車上仍然配備有負責監督安全的駕駛。該實驗可以為 Uber 帶來一些有趣的資料,比如人們究竟如何看待乘坐自動駕駛車輛以及使用體驗。但 Uber 不會向乘客提供 Rosenband 所說的「乘客可以親自享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體驗」,因為 Uber 使用的 Volvo 越野車需要人來關門。

36kr配圖

該來的還是來了。早在 2014 年,Uber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 Travis Kalanick 就從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大學如旋風般捲走了 50 名頂尖機器人專家,幾乎掏空了大學的機器人研發部,可見其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執著。如今這一堅持終於讓人們看到了 Uber 的成果。

據彭博社消息,今天有 3 項關於 Uber 的重量級消息,估計會讓科技圈震驚一下:

  1. Uber 的無人駕駛汽車車隊將在月底亮相匹茲堡,並邀請用戶使用 App 測試叫車服務。
  2. 今年年初 Uber 就與瑞典汽車製造商 Volvo 達成協議,將共同投資 3 億美元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3. 從 7 月底 Uber 就有收購無人駕駛技術公司 Otto 的意向,今天確定收購

合作商 Volvo 將交付 100 輛汽車

就在本月底,Uber 將邀請部分消費者到達匹茲堡郊區,用手機 App 進行無人駕駛出租叫車呼叫測試。這對於整個科技界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或科技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

彭博社記者這樣表述:被廣泛視為該領域帶頭人的 Google 幾年來一直在測試自己的無人車,預備進入叫車服務市場;而汽車新銳特斯拉採用了自動駕駛儀,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加大了馬力的汽車巡航控制系統;在 16 日,福特也宣布了自己的無人車共享服務計畫。但卻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在當前將無人車共享服務投入市場。顯然,Uber 要做到了。

據了解, Uber 的匹茲堡無人駕駛車隊並不會脫離人的監控,司機仍然會暫時坐在駕駛座進行監督。其無人駕駛汽車由 Volvo XC90 運動型多用途車特別改造而成,配備了多種感應器,如鏡頭、雷射雷達及 GPS 接收器。Volvo 要在今年年底前要交付 100 輛 Uber 定制的無人駕駛汽車,目前已完成了一小部分計畫。

此外,兩家公司在今年年初就達成了一項 3 億美元的合作計畫——共同開發全自動無人駕駛出租車,並預計在 2021 年正式上路。

但據彭博社報導,Volvo 並非 Uber 唯一的合作夥伴,公司計劃將與更多汽車製造商進行合作,並招募更多的頂級工程師。

對 Uber 創始人 Travis 較為熟悉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前負責人 John Bares(如今是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公司 Carnegie Robotics的創始人)表示:

「Travis 一直有做無人駕駛(汽車)的想法。我曾經拒絕了他 3 次,但 Uber 與 Volvo 的合作投資卻相當有說服力。」

之後 Bares 在 2015 年 1 月加入 Uber 並在 2016 年初招募了大批優秀工程師、機器人專家以及一小部分汽車技工。目標就是:用機器人駕駛代替 Uber 目前超過 100 萬的人類司機。

這個計畫看起來過於大膽甚至有點不計後果。因為很多專家已經表示,自動駕駛時代要在幾十年後才能真正到來。但 Uber 與它的超級工程師們卻在不斷「破壞」這一說法。這一天似乎正在加速到來。

 

高手雲集的 Otto 與創始人 TK 的布局

擁有 91 名高級工程師的 Otto 公司開發了一款能夠讓大型卡車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的工具,其允許駕駛在疲憊時開啟系統小憩一會兒。目前該系統正在舊金山的部分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被 Uber 收購後,該公司的所有技術都會被納入 Uber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研發過程,並將被用於 Uber 在美國境內開啟的長途貨運服務,例如送餐服務 Uber Eats。

實際上,這筆收購是 Uber 在與 Google(也在利用無人駕駛技術佈局汽車共享服務)在一觸即發的市場大戰中使出的一項「妙計」。據悉,Otto 創始人們在今年 1 月剛剛從 Google「撤走」,但他們卻是之前 Google 無人駕駛計畫運作過程中的關鍵人物:

Otto 的聯合創始人 Anthony Levandowski 曾是 Google 無人駕駛團隊的元老級工程師之一,與 Google 的前地圖產品負責人 Lior Ron,前機器人計畫帶頭人 Claire Delaunay 及前資深工程師 Don Burnette 一起創建了 Otto。

因此,就像 Levandowski 所說的:

「我們真的很興奮能夠比別人早一步創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Kalanick 還表示,與 Google 及特斯拉不同,Uber 無意大規模生產自己的汽車,而是選擇與汽車製造商進行合作,例如目前車隊使用的 Volvo 車型。

「除了 Volvo,Otto 將幫助 Uber 開發更多適用於其他車型的自動駕駛工具。當然我們也會開發自己的雷射探測儀或雷達系統來用於無人駕駛車隊。」

雖然 Uber 官方拒透露該項收購的具體內容,但彭博社引用一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是:如果該項收購達成,Otto 的估值將約佔 Uber 的 1%。按照目前 Uber 625 億美元的估值來看,這項收購的價值將高達 6.8 億美元。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Uber 收購無人駕駛卡車新創公司 Otto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19 日 9:26 | 分類 自駕車

20160819090427

2016 年 8 月 19 日線上租車服務公司 Uber 宣布收購無人駕駛卡車新創公司 Otto,該公司由前 Google 工程師 Anthony Levandowski,他將成為 Uber 無人駕駛業務的主管,交易總金額高達 6.8 億美元,Uber 這筆收購更多是為了提升無人駕駛的技術實習,而是 Otto 開發的無人駕駛卡車。

Uber 的核心業務是線上租車服務,為了提升這一業務的競爭力,Uber 加大在地圖資料和無人駕駛方面的投入,未來將推出無人駕駛租車服務,未來租車服務的競爭將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競爭,傳統汽車廠商 GM、Ford 也在研發和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希望能夠成為 Uber 的供應商。

Uber 公司 CEO Travis Kalanick 表示,Uber 擁有全球技術實力最強大的無人駕駛工程師團隊,Otto 和 Uber 在匹茲堡建有頂尖的研發中心,Uber 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開始進行公路測試,同時 Uber 平台來自數百個城市的汽車行駛資料,為無人駕駛的研發帶來了大量的資料,用以提升無人駕駛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Uber 收購 Otto 除了技術實力提升外,Otto 研發的無人駕駛卡車也具有強大的盈利潛力,卡車運輸服務能夠給 Uber 豐富產品線,無人駕駛卡車運輸將成為 Uber 的營收來源。Otto 公司表示,加入 Uber 之後能夠加快技術研發,雙方聯手打造的無人駕駛貨運體系,可以讓貨運交通像飲用水一樣安全可靠。

原文出處

Comments are closed.